2015-12-06 瀏覽(359810)
看過那么多創業項目,見過那么多商業模式,可曾問過自己:商業的本質是什么?商業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商業的追求又是什么?
“當一個人能滿足他人的需求時,商業便產生了?!?/span>
——威廉姆,美國《商業通史》,1903
商業的本質是交換。
商業在人類文明史上有著漫長的痕跡,早在一萬年前的中國和美索不達米亞(現在伊拉克和伊朗)就已經存在商業行為了。最初的商業或許起源于一個山頂洞人拿著他多余的狼牙去交換鄰居的虎皮,這種物物交換形成了人類最早的商業形態。
因此,在原始社會,商業的本質就是交換。
當人類開始有了交通工具,貿易便將商業的形態推向了更廣闊的地理空間。從自然資源的簡單交換開始,逐漸發展成為全世界的商業文明。
如今,商業形態早已不是狼牙換虎皮那么簡單了,互聯網為現代商業注入了無窮無盡的活力和能量。從免費郵箱到燒錢電商,從團購大戰到O2O熱潮,這些商業模式的復雜程度已經到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地步,遠遠超出了簡單的物物交換。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浪潮沖擊下,各種新鮮商業詞匯和概念層出不窮?!胺窒斫洕?,“顛覆式創新”,“互聯網思維”,每一個新概念下都涌現出無數創業公司。
然而,大多數這些互聯網創業公司都不會像傳統商業那樣顧慮盈利的財務問題,首先要考慮的如何創新、如何更具想象力以及由此如何吸引到更多的用戶。至于這個新的商業模式究竟能不能賺到錢,很多互聯網公司創始人并沒有真正想清楚。大多數傳統商人們對這些創新商業模式都是驚呼看不懂。
還好,這個星球上還有一群手握重金的聰明人相信這種創新商業模式總會有成功的,這些人叫VC。因此,在VC的支持下,最終少數人堅持著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商業模式獲得了成功。然而實際上,這種創新領域的生存和死亡卻是異常壯烈和殘酷的。從數字上看,如果有VC扶持的創新商業模式可能存活率大約在5%-10%,如果沒有VC扶持的存活率可能連1‰都不到。
在VC熱錢追逐的風潮之下,創業者對創新商業模式趨之若鶩,前赴后繼,都希望自己成為下一個“李彥宏”、“馬云”、“馬化騰”,似乎忘記了商業的本質,每個創業者BP上的商業模式一個比一個復雜,炫酷,并不在乎投入和產出的財務關系,甚至公司連個懂帳的都沒有。
如此紛繁復雜的互聯網時代,商業的本質又會是什么呢?
其實,商業的本質仍然是交換,它從未變過,過去不會,現在不會,未來也不會。無論時空因緣如何變化,科技手段如何變化,那些都只是套在身上的不同時代的外衣而已,商業的本質從來都沒有變過。它就像物質守恒定律一樣貫穿著人類商業文明的根本脈絡。
商業的本質就是交換,商業模式與商業模式的競爭核心在于交換率。
但是任何看似高級的商業模式,其交換率都只會擁有相對競爭優勢。百貨模式相對優于供銷社模式,電商模式相對又優于百貨模式。
當“互聯網+”不再成為一種稀缺的效率工具的時候,當下所謂的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比較效率優勢又將不復存在。那個時候可能是另外一種新的工具創造出更有效率的商業模式。因此商業世界無論如何變化,科技手段如何炫酷,所有商業模式都會追求ER(交換率)的相對競爭優勢,同時這也是檢驗一個新商業模式是否是偽命題的最佳工具。
我在想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人們(尤其身邊很多創業者朋友們)的熱烈思考?是我們當下的商業環境太好了?還是太惡劣了?“商業的本質是交換,交換的最高形式則是愛,因此最高級的商業是愛。一個偉大的創業者所追求的商業境界一定源自于愛?!?。
或許每個創業者內心都向往著這樣的境界,從員工到客戶,從友商到供應商,人們無不以愛彼此供養。
然而,現實的商業社會怎么可能是你想象中的天堂?,F實的商業社會是叢林法則,跟我談愛的商業模式,裝B不上稅,你有多遠請滾多遠。你看看隔壁“友商”老王家火鍋店生意多好,我如果不一樣跟著用地溝油控制成本能活下來嗎?你看看對面“友商”老張家汽修店生意多好,我不放一樣跟著用翻新輪胎以次充好能活下來嗎?你看看“友商”老李家的天貓服裝店生意多好,我不一樣學著抄襲炒作能活下來嗎?too simple,too na ve。
其實那樣的商業模式交換率才是最低的。
商業的本質是交換,但不同的商業模式,其層次和境界不同。
第一層級的商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交換模式,指僅僅根據自己的需要交換價值,這種交換大多是以自我為中心,屬于被動式交換,不論個別用戶需不需要都會嘗試交換,認為只要用戶足夠多,需求足夠多元化,總有機會賣出去。這種被動交換的商業模式滿大街都是,街邊的臭豆腐、烤羊肉,無論你自己多討厭,但總有人吃。
第二層級的商業,是以產品(服務)為中心的交換,指根據將自己的資源和能力要素創造出來最好的產品或服務去交換價值,認為只要自己認為產品只要足夠優秀,肯定能夠吸引用戶交換價值。
第三層級的商業,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交換,指根據用戶的需求創造出來最好的產品或服務去交換價值。在這層商業模式中根據滿足用戶需求的手段和層次不同有所區別。
最低級的一種叫:基于用戶物欲的模式,通過高級的營銷工具已經非常清楚用戶的需求,甚至掌握用戶心理及行為模式,極盡其所能刺激用戶滿足、甚至過度滿足自身物質需求。
物欲最大化模式雖然短期內能夠創造極大的剩余價值和可觀利潤,但是從長期來看其消費邊際效應會遞減,屬于飲鴆止渴。放眼當下商業世界,幾大電商巨頭阿里和京東莫不如是(這話不怕得罪馬云和強東兩位大佬,誠然“雙11”為國家GDP做了貢獻,但確實最典型的物欲模式,極盡營銷手段激發了多少人內心的貪欲不得而知),各種眼花繚亂的游戲公司亦是如此。
更高一層的模式,基于用戶生活方式或理念的模式,為用戶提供一種超越物質需求之上的價值觀。
而最高層則是基于愛的交換模式,完全從用戶的利益和角度出發,所有商業行為立足于至誠至愛之心,不僅幫助用戶選擇物質和精神需求,甚至還能幫助用戶減少不必要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不以當下一己之私而短視之。此類公司存世寥寥,但是卻是做成百年基業的不二之法。
按照商業模式ER理論來分析,其實越往上走,其商業模式的ER值(交換率)會越來越高。
基于愛的商業模式在圖中的,無論是外部要素中的市場結構效率,用戶滿足效率,還是內部要素中的盈利模式、經營效率、組織效率、邊際效應,都能促使ER值不斷升高。但唯獨的缺點就是,基于愛的商業模式相對需要更長的時間培養和耕種,與當下流行的“世上武功,唯快不破”,“成王敗寇”等功利主義商業文化相比,確實需要經營者花更多的時間去面對和理解,忘掉外面一切事物的炫麗和喧囂,所有的成功學和導師語錄其實對于你而言,都是讓你喪失心智的毒藥,你需要更專注、更禪定的心態沿著自己的心路孤獨前行。是的孤獨,就像《火星救援》里馬克一樣孤獨的面對自己,而并不在乎全世界怎么看他。
其實創業也僅僅一個工具,創業者需要善用它打磨自己的心性。人活著這輩子,建功立業也好,歷經挫折也好,都是上天賜予你的功課,每個人因為根器和業力的不同,都會經歷不同境遇和機遇,最終最根本的還是要喚起你自己內心那顆純真的心,傾聽它的聲音,讓它變得強大,變得智慧。
所以,我覺得創業者是很勇敢、很有愛的一類人,大多數人都曾聽到了內心的召喚,勇敢地踏上了這條特殊的修心之路,這一路上你要經歷挫折與失敗、榮耀與財富遠遠超過其他平常的路。只有基于愛的商業模式才是那些有心的創業者們最好的修行之路。
我想人生如果走到了盡頭(其實每一天每一刻都可能是生命的盡頭),你在死的那一瞬間是正經歷著無比的榮耀和輝煌也好,無比的貧窮和孤獨也好,這些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這顆心是否找到了歸屬,找到了方向。